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郭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陈州人
少任侠,不事家产,与田京等相友善。
善卜筮,曾与润州徐复同被召对,问以天事。
平居好言兵,范仲淹滕宗谅数荐之。
仁宗庆历元年,被召见,授大理评事陕西都部署司参谋军事
二年葛怀敏参谋,预镇戍军抗元昊之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曾仲明北宋
全宋文·卷三九四
曾仲明真宗仁宗间人,与范仲淹同时。
王质北宋 1001 — 10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1—1045 【介绍】: 大名莘县人字子野
王旭子。
以荫补奉礼郎,献文召试,赐进士及第
苏州通判,知、寿、庐、泰数州。
仁宗庆历中,累擢天章阁待制、知陕州
家世富贵,兄弟皆骄侈,独自奉简素如寒士,为州官薄赋缓征,勤政恤民。
范仲淹饶州独持酒往饯,世人以此益贤之。
有《宝元总录》。
全宋文·卷五九一
王质一○○一——一○四五),字子野大名莘(今山东莘县)人,王祐孙。
少以父荫补太常寺奉礼郎
天禧三年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改集贤校理,迁祠部员外郎
后出判苏州,历知、寿、庐州
大理寺论其行法不当,降监舒州灵仙观,采古今修鍊之术,撰《宝元总录》百卷。
起知泰州,迁度支郎中,徙荆湖北路转运使,加史馆修撰同判吏部流内铨
庆历五年陕州,卒,年四十五。
克己好善,自奉简素。
范仲淹获罪贬饶州载酒往饯,世人以此贤之。
范仲淹《王公墓志铭》(《范文正公集》卷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四,《宋史》卷二六九《王祐传》有附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尹洙北宋 1001 — 10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1—1047 【介绍】: 宋河南府人,字师鲁
尹源弟。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历知光泽伊阳等县,有能名。
召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贬,奏称师友被罪,不可苟免,黜监唐州酒税。
曾上《叙燕》、《息戍》诸篇,论述西北军政,言之甚切。
西夏宋时,屡为陕西帅府判官,数上疏论兵事。
历知、渭等州,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坐以公使钱为部将偿债,贬监均州酒税。
性内刚外和,博学有识度,与欧阳修等提倡古文,世称河南先生
有《河南》。
全宋诗
尹洙一○○一~一○四七),字师鲁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官绛州正平主簿
历知光泽伊阳县
召为馆阁校勘
景祐三年(一○三六)范仲淹贬,以为仲淹忠亮有素,自承为仲淹之党,贬监唐州酒税。
康定元年(一○四○),为永兴军经略判官
庆历元年(一○四一),坐擅发兵,徙通判濠州
三年,改太常丞泾州,历知渭州庆州潞州
五年,因在泾州时争议营造水洛城事被诬陷,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七年卒,年四十七。
有《河南》二十七卷。
事见《安阳》卷四七《尹公墓表》、《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八《尹师鲁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五有传。
 尹洙诗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春岑阁钞本《河南先生文集》为底本,参校《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北京图书馆藏黄丕烈校明钞本(简称明钞本)、清光绪三年刊《三宋人集》翻嘉庆十二年秦瀛校本(简称光绪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全宋文·卷五八一
尹洙一○○一——一○四七),字师鲁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仲宣次子,源弟。
天圣二年进士,调绛州正平主簿,历河南府户曹参军安国军节度判官、知光泽县
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召试,为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范仲淹贬,敕榜朝堂,戒百官为朋党,独上书愿与俱贬,遂落校勘,复为掌书记、监唐州酒税。
作《叙燕》、《息戍》及《述享》等九篇,言朝廷军政之弊甚切。
大将葛怀敏辟为陕西经略判官,因诸将兵败好水川,降为濠州通判
韩琦秦州,奏为秦州通判,迁知渭二州,兼泾原路经略公事。
坐城水洛与边将异议,徙知潞州
又坐以公使钱为部将偿债,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庆历七年病卒,年四十七。
少尝师事穆修,深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实欧、苏古文之前导。
有《五代春秋》(存)、《河南先生文集》二十七卷。
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八)。
宋史》卷二九五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范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无外
范仲淹从孙。
负才不羁,工诗词,安贫自乐。
方腊起事,率学舍诸生冠带夜巡,以大灯笼题诗其上。
方腊将见诗,即为罢去。
全宋诗
范周字无外吴(今江苏苏州)人。
仲淹从孙。
曾入平江府,所居号范家园(《吴郡志》卷二六)。
今录诗四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慎中明 1509 — 15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9—1559 【介绍】: 福建晋江人字道思,初号南江,更号遵岩。
嘉靖五年进士
户部主事
在职与诸名士讲习,学大进。
令诏简部属翰林,众首拟慎中大学士张璁欲见之,固辞不赴,乃稍移吏部郎中
官终河南参政,以忤夏言落职归。
古文卓然成家,师法曾、王,与唐顺之齐名,而自以为过之。
诗体初宗艳丽,工力深厚,归田后搀杂讲学,信笔自放。
有《遵岩集》。
慎中字道思晋江人
嘉靖丙戌进士,授户部主事
改礼部,复改吏部,历员外郎中,谪常州通判
迁南户部主事,历礼部员外,出为山东提学佥事
江西参议河南参政
有《遵岩集》四十卷。
(《四库总目》:正、嘉之际,北地、信阳声华藉甚,教天下无读唐以后书。
然七子之学得于诗者较深,得于文者颇浅,故其诗能自成家,而古文则钩章棘句,剽袭秦、汉之面貌,遂成伪体。
史称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
巳而悟歇、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
演迤详赡,卓然成家。
唐顺之齐名,天下称之曰王、
诗则初为藻艳之格,归田以后,又杂入讲学之语,颓然自放,亦与顺之相似。
朱彝尊明诗综乃谓其五言文理精密,嗣响颜、谢。
而论者辄言文胜于诗,未为知音。
今考集中五言,如《游西山普光寺》、《睡起》、《登金山》、《游大明湖》诸篇,固皆邃穆简远。
七言如「每夜猿声如舍里,四时山色在城中」,「万井遥分初日下,群山微见远烟中」。
「琴声初歇月挂树。
莲唱微闻风满川」,亦颇有风调。
然综其全集之诗舆文相较,则浅深高下,自不能掩。
文胜之论,殆不尽诬。
彝尊之论,不揣本而齐末矣。
中麓闲居集》:遵岩在留都与龙溪王畿讲解王阳明遗说,参以己见。
曩惟好古,汉以下著作无取焉。
至是始发宋人书读之,觉其味长,而曾、王、鸥氏文尤可喜。
眉山兄弟犹以为过于豪而失之放。
以此自信,乃取旧所为文如汉人者焚之。
荆川见之,以为头巾气。
遵岩言此大难事,君试举笔自知之。
未久,唐亦变而随之矣。
尝言:「吾之诗文不外古人,而有高出古人者。
中麓止知敬服唐荆川,殊不知荆川特得吾之绪馀也。
」其大言如此。
《艺苑卮言》:王道思诗,如惊弋宿鸟,扑刺遒迅,殊愧幽闲之状。
国史唯疑》:拟人必于其伦。
王道思《序唐荆川集》,谓「江左自季劄、言偃之后,惟唐一人」,涉过誉,吴中閧然。
薛方山王槐野书:「吴如唐陆贽宋范仲淹邹浩,非尽乏人,岂得偃然其上乎!
亦有自嘲诗:「力希颜氏何能望?
窃比言游未敢安。
」为王序发也。
列朝诗集》:道思诗体初宗艳丽,工力深厚。
归田以后,搀杂讲学,信笔自放,颇为饲林口实,略舆唐应德相似。
《东南峤外诗话》:道思诗「世事浮云机久息,故圆芳草梦空还」,「世态无端争梦里,人生何事胜樽前」,蕴藉自然,令人三复不厌。
田按:道思五律与同时皇甫子安华子潜辈相较,略无愧色。
陈卧子明诗选不录道思一篇,毋亦为弁州、历下之论所慑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许元祐北宋
全宋诗
许元祐,生平不详。
《淳祐临安志》卷二九录其《风水洞》诗,在张先范仲淹后,或亦为仁宗时人。
现暂列于此,俟考。
许元祐,《淳祐临安志》作许元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法远北宋
禅师名法远
郑圃田人也。
出于王氏。
年十九。
并州
见三交嵩禅师
求出世法。
嵩曰。
汝当剃落。
堕三宝数。
乃可受法。
曰。
法有僧俗乎。
嵩曰。
与其为俗。
曷若为僧。
僧则能续佛寿命故也。
于是断发。
受具足戒。
汾州昭公
又谒汝海省公。
皆受记莂。
天禧中
游襄汉隋
大阳
机语与明安延公相契。
延叹曰。
吾老矣。
洞上一宗。
遂竟无人耶。
以平生所著直裰皮履。
示之。
曰。
当为持此衣履。
求人付之如何。
延许之曰。
他日果得人。
出吾偈为證。
偈曰。
杨广山前草。
凭君待价焞。
异苗翻茂处。
深密固灵根。
其尾云。
得法者。
潜众十年。
方可阐扬。
拜受辞去。
滁州琅琊觉禅师
舒州太平兴国寺请。
说法为省公之嗣。
次住姑苏天平山。
又住浮山
既老退休于会圣岩。
因阅班固九流。
遂拟之作九带。
叙佛祖教义。
博采先德机语。
参同印證。
其一曰。
佛正法眼带。
其二曰。
法藏带。
其三曰。
理贯带。
其四曰。
事贯带。
其五曰理事纵横带。
其六曰屈曲带。
其七曰妙挟兼带。
其八曰金针双锁带。
其九曰。
平怀常实带。
学者既已传诵。
曰。
若据圆极法门。
本具十数。
今此九带。
已为诸人说了。
更有一带。
还见得么。
若也见得亲切分明。
却请出来。
说看。
说得分明。
许汝通前九带圆明道眼。
若见不亲切。
说不相应。
唯依吾语。
而为己解。
则名谤法。
大众到此如何。
众无语。
叱去之。
举僧问夹山
如何是夹山境。
答曰猿抱子归青嶂后。
鸟衔花落碧岩前。
法眼曰。
我二十年来。
将作境语会。
曰不作境会。
作么生会。
僧曰。
师意如何。
曰。
犀因玩月文生角。
象被雷惊花入牙(或云。
直饶不作境语会。
亦未会在。
何谓也云犀因玩月文生角。
象被雷惊花入牙也)。
玉骨插额。
目光外射。
状如王孙。
凛然可畏。
欧阳文忠公
奇逸。
造其室。
未有以异之。
与客棋。
坐其旁。
文忠收局。
因棋说法。
乃鸣鼓升座曰。
若论此事。
如两家著棋相似。
何谓也。
敌手知音当机不让。
若是缀五饶三。
又通一路始得。
有一般底。
只解闭门作活。
不会夺角冲关。
硬节与虎口齐彰。
局破后徒劳逴斡。
所以道。
肥边易得。
瘦肚难求思。
行则往往失黏。
心粗而时时头撞。
休誇国手。
谩说神仙。
赢局输筹即不问。
且道黑白未分时一著。
落在什么处。
良久曰。
从前十九路。
迷悟几多人。
文忠嘉叹久之。
偈语妙密。
诸方服其工作。
三交嵩公赞曰。
黄金打作鍮石箸。
白玉碾成象牙梳。
千手大悲拈不动。
无言童子暗嗟吁。
又作明安延公赞。
曰。
黑狗烂银蹄。
白象昆崙骑。
于斯二无碍。
木马火中嘶。
自称柴石野人
殁时已七十馀。
少时与达观颖公
薛大头七八辈游蜀。
几遭横逆。
智脱之。
众以其晓吏事。
号远录公
禅师
名法远
郑圃田人也。
出于王氏。
十九出家。
先谒汾州
得一盼相印。
复参叶县省公。
天衣怀
同往叶县住持。
枯淡严密。
诸方畏之。
师至值雪寒。
县喝骂驱逐。
至以将水泼。
众僧衣履皆湿。
怒而散去。
唯师与怀
自若整衣。
敷具复坐如故。
县到。
呵曰。
汝更不去。
待我打耶。
师近前不审。
云。
某数千里而来参。
和尚为明大事。
岂以杓水泼之便去。
县笑。
因而遂留。
相依数年。
万方挫折。
师始终一如。
所谓真金烈火。
愈锻而愈明。
县始以衣法付之。
开堂日拈香曰。
汝海
枯木上生花。
迎春色。
盖指叶县也。
师与王质
待制论道。
画一圆相
问曰。
一不得匹马单鎗。
二不得衣锦还乡
鹊不得喜。
鸦不得殃。
速道速道。
王罔措。
师曰。
勘破了也。
师暮年休会圣岩。
叙佛祖奥义。
作九带。
启迪学者。
与因棋说法一事。
莫不家喻户晓。
师玉骨插额。
目光外射。
状如王孙。
凛然可畏。
自称柴石老人
殁时已七十馀。
范文正公
铭其塔曰。
呜呼远公
释子之雄。
禅林甘泽。
法海真龙。
寿龄有限。
慧命无穷。
寒岩瘗骨。
千载清风。
师平生贵尚真实。
参證痛抑浮辩。
尝谓道吾真公曰。
学未至道。
衒耀见闻。
驰骋机解。
以口舌辩。
利相胜者。
犹如厕屋涂污丹雘。
秪增其臭耳。
得法弟子道臻者。
大觉琏
净因
法道大弘京师
当英神启三朝。
数入宫说法。
恩遇隆渥。
为人渠渠静退。
似不能言者。
奉身至约。
一布裙二十年不易。
用五幅才掩胫。
不多为丛褶。
曰徒费耳。
无所嗜好。
尝雪方丈之西壁。
文与可扫墨
谓人曰。
吾使游人见之。
心目清凉。
此君盖替我说法也。
元祐八年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启元末明初 1336 — 13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6—1374 【介绍】: 苏州府长洲人字季迪号槎轩
张士诚吴时,隐居吴淞江青丘,自号青丘子
博览群书,工诗,尤精于史,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
其诗之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为元明间一大家。
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并受命教授诸王
后擢户部右侍郎,自陈年少不敢当重任,辞归故里。
苏州知府魏观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
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
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词学图录
高启(1336-1374) 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丘子
苏州长洲人
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擢户部侍郎
早年与张羽徐贲等有"北郭十友"之称,后又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
有《高青丘集》、《扣舷词》。
季迪姑苏洪武时侍郎有缶呜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季迪长洲人
自号青丘子洪武初修元史翰林院国史编修官户部侍郎放还坐罪伏法有缶鸣集
字季迪长洲人
洪武二年,与修《元史》,授翰林编修
寻擢户部侍郎,辞,放还,以魏观事坐法死。
有《凤台》、《吹台》、《江馆》、《青丘》、《胜壬》、《南楼》、《槎轩》、《娄江》、《姑苏杂咏》等集,自选为《缶鸣集》。
景泰中,吴人徐庸汇为《大全集》。
国朝桐乡金檀复搜逸辑注为《青丘集》十八卷。
(《四库总目》: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以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
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实为有力。
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镕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为何格,此则天实限之,非过也。
特其摹仿古调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譬之褚临《禊帖》,究非硬黄双钩者比。
故终不与北地、信阳太仓、历下同为后人诟病焉。
都穆《南濠诗话》:韩文公诗曰:「我生之初,月宿南斗。
东坡谓公身生磨蠍宫,而己命亦居是宫。
盖磨蠍即星纪之次而斗宿所躔也。
星家言身命舍是者,多以文显。
以二公观之,名虽重于当世,而遭逢排谤几不自容,盖诚有相类者。
吾乡高季迪为一代诗宗,命亦舍磨蠍,又与坡翁同生丙子
洪武初以作文竟坐腰斩,受祸之惨,又二公之所无者。
吁,亦异矣!
张习《四杰集序》:国初,以高、杨、张、徐比唐之四杰,故老言不惟文之似,而其攸终亦不相远。
眉庵盈川,令终如一;太史之毙,同乎宾王;北郭虽不溺海,仅全要领,而非首丘;司丞龙江,又与照邻无异。
噫,亦异矣!
叶盛《水东日记》:杨文定公尝云: 「范文正高季迪皆出姑苏,两人气象不同,盖于其所赋《卓笔峰》见之。
范云:『笠泽研池小,穹窿架石峨。
仰凭天作纸,写出太平歌。
』高云:『云来初似墨,雁过还成字。
千载只书空,山灵恨何事?
』」 田按:季迪诸体并工,天才绝特,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止冠绝一时也。
青田作《二鬼》诗,自负与潜溪并峙天壤,岂知江上有青丘子哉!
季迪青丘子歌》:「青丘了,臒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
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
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
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
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
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
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
清同吸沆瀣,险比排峥嵘。
霭霭睛披,轧轧冻草萌。
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
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
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太羹。
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
」其自负亦复不浅。
史馆后骤擢户部侍郎,以不能理天下财赋力辞。
盖亦有托而逃。
观其京《师寓廨》诗「拙宦危机远」,其志可见矣!
迨夫魏守狱兴,牵连以死。
旧游素交,同声哀悼。
杨孟载:「《鹦鹉》才高竟殒身,思君别我伤神。
每怜四海无知己,顿觉中年少故人。
祀托友生香稻糈,魂归丘陇杜鹃
文章穹壤成何用?
哽咽东风泪满巾。
徐幼文:「昔别会有期,兹别渺无迹。
茫茫堪舆间,飘然竟何适?
旦暮凄以深,形影吊单只。
惟馀瑶华言,和谐重金石。
一读一怆情,老泪屡挥滴。
张来仪:「平生五千卷,宁救此日艰。
」又:「中郎幼女今痴小,遗槁千篇付与谁?
浦长源:「鼓罢瑶琴遂解形,萧萧日影下寒城。
薄田供祭遗妻子,新冢题名望友生。
地下未应消侠气,人间谁肯没诗名。
旧庐重过悲闻笛,欲赋《招魂》竟不成。
」玉碎昆仑,兰焚楚泽,千古才人,同声下泪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富弼北宋 1004 — 10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4—1083 【介绍】: 洛阳人字彦国
仁宗天圣八年举茂才异等。
庆历二年知制诰,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挟索,然许增岁币。
三年,迁枢密使,与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
至和二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务守成,号贤相
神宗问边事,曰“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次年拜相。
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亳州,复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
韩国公致仕。
卒谥文忠
有《富郑公诗集》。
全宋诗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彦国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举茂才异等,授签书河阳判官
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开封府推官知谏院
庆历二年(一○四二),为知制诰
三年,拜枢密副使,与杜衍范仲淹等主持庆历新政
四年,出知郓州
历知青、河阳、并等州府。
至和二年(一○五五),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英宗即位,为枢密使
二年,出判扬州封祁国公,进封郑。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判汝州
二年,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河南,改亳州
后因阻青苗法受责,求归洛阳养疾,不久即致仕。
元丰六年卒,年八十。
有奏议、安边策、文集等,今存《富郑公集》一卷。
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富弼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两宋名贤小集》卷四九《富郑公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诗。
另从《伊川击壤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九九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彦国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天圣八年,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迁直集贤院知谏院史馆修撰
庆历二年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曾两使契丹
次年,拜枢密副使
至和二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嘉祐六年,以母忧去位。
英宗立,召拜枢密使封祁国公,进封郑。
熙宁二年,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王安石用事,与之不合,求退,以同平章事出判河南,改亳州
复以诋青苗法被劾,以仆射汝州
遂请老,拜司空,进韩国公致仕。
元丰六年卒,年八十,赠太尉谥文忠
谙熟边事,与范仲淹分主西、北边务,又尝与仲淹推行「庆历新政」。
有奏议十二卷、劄子十六卷等,今存《富郑公诗集》一卷。
见《范忠宣》卷一七《富郑公行状》,《东坡集》卷三七《富郑公神道碑》,《韩南阳集》卷二九《富文忠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三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石介北宋 1005 — 10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5—1045 绍】: 兖州奉符人字守道一字公操学者称徂徕先生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郓州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迁镇南节度掌书记
丁忧,躬耕徂徕山下,教授《易经》。
服除,入为国子监直讲,从学者甚众。
庆历中,荐为太子中允,直集贤院,作《庆历圣德颂》颂扬新政人物。
通判濮州,未赴卒。
为文有气,主张道统文统合一说,反对佛老和骈文。
有《徂徕集》。
全宋诗
石介一○○五~一○四五),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
尝讲学徂徕山下,学者称徂徕先生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释褐郓州观察推官
景祐元年(一○三四)南京留守推官三年代父远官嘉州军事判官,旋以母丧归泰山
庆历二年(一○四二)召为国子监直讲
四年,擢直集贤院,不久通判濮州,未赴。
五年卒,年四十一。
有《徂徕石先生文集》二十卷,其中卷一至卷四为诗。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徂徕先生墓志铭》,《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石介诗四卷,以清光绪十年潍县张次陶藏影宋本为底本。
校以清康熙五十五年燕山石氏刻本(简称石本),康熙四十九年徐肇显刻本(简称徐本),清乾隆五十七年剑舟居士钞校本(浙江图书馆藏,简称剑本)等。
词学图录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
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
尝讲学徂徕山下,学者称徂徕先生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庆历二年召为国子监直讲四年擢直集贤院
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有《徂徕石先生文集》二十卷。
全宋文·卷六一八
石介一○○五——一○四五),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
天圣八年进士第,历郓州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镇南掌书记嘉州军事判官
丁母忧归。
居丧期间,开馆讲学于家乡徂徕山下,学者因称徂徕先生
庆历二年服除,召入为国子监直讲,主盟上庠
著《庆历圣德颂》,讴歌范仲淹庆历新政
变法旋告失败,不自安,求放外,得通判濮州
未及赴任,于庆历五年卒。
北宋颇具影响之思想家,师事孙复,推尊韩愈所倡之「道统」,力倡古文运动,排佛、老,反杨亿
自编其文为《徂徕集》,又著有《唐炮》、《三朝圣政录》、《易解》等。
事迹见欧阳修徂徕石先生墓志铭》(《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宋史》卷四三二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元瑜北宋 ? — 10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字君玉
进士
京西河东转运使,迁右司谏。
劾奏集贤校理陆经;又疏李用和曹琮李昭亮不可典军梁适不当除翰林学士范仲淹既复官宜用;言尹洙余靖欧阳修皆以朋党斥逐,系小人忌恶正直之故。
旋因与等相失,又论请加罪之。
所恶,时论以为奸邪。
出知潭州,犒抚瑶人,籍以为民。
又历知襄州,剖断疑狱,人服其明。
卒于知青州任。
全宋文·卷四一五
刘元瑜
——一○六五),字君玉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
进士及第,官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雍丘县
通判、并二州,知郢州
太常博士监察御史
京西河东转运使
右司谏,除三司盐铁副使
至和初,以天章阁待制潭州
河中府,以左谏议大夫青州治平二年卒。
元瑜先曾谏言范仲淹等以非罪贬,及仲淹执政,反希章得象旨非毁仲淹等,时人以为奸邪。
宋史》卷三○四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田况北宋 1005 — 10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5—1063 【介绍】: 信都人,徙居开封字元均
仁宗天圣间进士
再举贤良方正科。
夏竦经略陕西,辟为判官,言治边十四事。
右正言知制诰
保州之役,以知成德军督诸将攻,坑杀降卒数百人。
累官枢密使,以疾罢为尚书右丞,以太子少傅致仕。
卒谥宣简
有《儒林公议》。
全宋诗
田况一○○五~一○六三),字元均,其先京兆人,后徙信都(今河北冀县)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隆平集》卷一一本传)。
贤良方正,累擢知制诰,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
至和元年(一○五四),充枢密副使
嘉祐三年(一○五八)枢密使次年因疾求退,以太子少傅致仕。
八年卒,年五十九。
谥宣简
有《金岩集》二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今存《儒林公议》二卷。
事见《临川集》卷九一《田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二有传。
今录诗二十五首。
全宋文·卷六三五
田况一○○五——一○六三),字元均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天圣进士,补江陵府观察推官楚州团练判官
贤良方正第一,迁太常丞通判江宁府
召还,以为谏官
元昊反,范仲淹经抚陜西,为判官
还为右正言,累迁知制诰判国子监
知成德军秦州渭州
继知成都府,充、梓、利、夔路兵马钤辖
召还为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加翰林学士,迁礼部侍郎
至和元年,为枢密副使,进枢密使
嘉皊三年因疾以太子少傅致仕,八年卒,年五十九。
著有《儒林公议》(存)、《皇祐会计录》、《金珀集》及奏议二十卷。
王安石田公墓志铭》(《王文公文集》卷八八),《东都事略》卷七○,《宋史》卷二九二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宗实元末明初 1344 — 14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4—1405 【介绍】: 元明间浙江黄岩人名垢,以字行。
勤敏好学,慕范仲淹之为人。
元末设塾授徒,规约严肃。
洪武中被遣入,除铜陵主簿
以请归迎母,忤旨,谪输役淮阴驿。
后为苏州通判
赈饥,筑堤御水。
建文初官至兵部右侍郎
成祖即位,疏乞归。
后以事牵连被逮,病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欧阳修北宋 1007 — 10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欧阳观子。
少贫,从母郑氏学。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
景祐间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
庆历中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
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颍等州。
召为翰林学士
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
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参知政事
英宗初,以尊英宗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
神宗立,请出知蔡三州
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
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
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
亦擅史学,与宋祁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全宋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
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
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
四年,移乾德
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
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
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
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
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
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
五年,拜枢密副使
六年,进参知政事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亳州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
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
谥文忠
有《欧阳文忠公集》。
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
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
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曾校)。
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
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
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宋史》有传。
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幼孤力学,天圣八年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
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
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移光化军乾德
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
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
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唐书》。
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治平末,出知亳州
神宗立,徙知青州
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
熙宁四年致仕归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
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
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韩琦北宋 1008 — 10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75 【介绍】: 相州安阳人字稚圭号赣叟
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累迁右司谏,疏罢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等四人。
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缓赋调、逐贪吏、汰冗役,活饥民九十万。
宝元间枢密直学士陕西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久在兵间,名重一时,天下称韩范
后召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同时登用。
庆历新政败,出知扬州,徙郓州定州
嘉祐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仁宗有疾,力请立皇嗣
英宗即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
英宗病重,又力请建储。
神宗立,拜司空侍中,寻改判永兴军相州等地。
卒谥忠献
有《安阳》。
全宋诗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
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陕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
庆历三年(一○四三)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
嘉祐元年(一○五六)枢密使三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
神宗立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
不久再次经略陕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
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
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
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
有《安阳》五十卷。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韩琦1008-1075字稚圭
相州人
弱冠举进士第二名。
蚤有盛名,识量英伟,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
有《安阳》,词存五首,见《能改斋漫录》及《青箱杂记》。
全宋文·卷八三二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天圣五年进士甲科,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
累迁起居舍人知制诰
元昊反,历陕西安抚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秦凤经略安抚使观察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同除枢密副使,时称「韩、范」。
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徙、定、并、相等州。
嘉祐元年枢密使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封仪国公
英宗,加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平章事进封卫国公,再进封魏国公
英宗崩,又被顾命立神宗。
固请罢相,乃以节度使侍中相州,复为陕西河北路安抚使,判永兴军大名府北京留守
后极言青苗不便,请解四路安抚,还判相州
熙宁八年六月卒,年六十八,谥忠献
政和五年,加封魏郡王
著有《二府忠论》五卷、《谏垣存稿》三卷、《陕西奏议》五十卷、《河北奏议》三十卷、《杂奏议》三十卷、《安阳》五十卷等。
事迹详神宗御制《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碑》、佚名《韩魏王家传》(《安阳》附录),《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狄青北宋 1008 — 10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57 【介绍】: 汾州西河人字汉臣
行伍出身,善骑射
仁宗宝元初,以延州指使出战西夏,临敌披发带铜面具出入阵中,所向披靡。
尹洙荐于韩琦范仲淹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由是折节读书,精通秦汉以来兵法。
皇祐四年枢密副使,时侬智高起事,受命宣抚荆湖路经制广南贼盗事,以奇兵夜度昆仑关破之,功迁枢密使
后遭谗,出判陈州
卒谥武襄
为人勇武有略,与士卒同甘苦,喜推功将佐
全宋文·卷八九○
狄青一○○八——一○五七),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
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
宝元初赵元昊反,以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以勇武,屡建战功。
韩琦范仲淹待遇甚厚。
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
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累迁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
皇祐四年,擢枢密副使
侬智高反,上表请行,平侬智高
复为枢密副使,迁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
帝嘉其功,拜枢密使
嘉祐元年,罢政,加平章事,出判陈州
明年二月卒,年五十,谥武襄
余靖狄令公墓铭》,《宋史》卷二九○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觏北宋 1009 — 10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59 【介绍】: 建昌军南城人字泰伯世称盱江先生直讲先生
仁宗庆历二年,举“茂才异等”不第。
范仲淹等友善,拥护“庆历新政”。
倡立盱江书院,从学者常数百人。
皇祐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
太学说书权同管勾太学
以文章知名,通经术,素不喜《孟子》,极力排斥释道二教,重视农业生产。
有《直讲李先生文集》。
全宋诗
李觏一○○九~一○五九),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
曾举茂才异等不第,创建旴江书院旴江在南城),教授生徒,学者称旴江先生
仁宗皇祐初,由范仲淹等荐,试太学助教,后为直讲
嘉祐中,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
四年卒,年五十一。
有《退居类稿》十二卷,《皇祐续稿》八卷。
明成化间南城左赞编为《旴江》(亦作《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
事见《旴江》卷首宋魏峙李直讲年谱》,《宋史》卷四三二有傅。
 李觏诗,以《四部业刊》影印明左赞编《旴江》(其中诗三卷)为底本,校以明正德十年孙甫刻本(简称孙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又录得集外诗五首,编入卷末。
全宋文·卷八九二
李觏一○○九——一○五九),字泰伯世称旴江先生又称直讲先生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人。
庆历二年举茂才异等不中,退主郡学,以教授自资,学者常数百人。
皇祐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
嘉祐三年,除通州海门主簿太学说书
四年权管勾太学
是年八月卒,年五十一。
能文章,通经术,独不喜《孟子》。
有集三十三卷、后集六卷,传世本为三十七卷、外集三卷。
事迹见陈次公《旴江先生墓志铭》(《直讲李先生外集》卷三),《宋史》卷四三二《儒林传》二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晁仲约北宋
全宋文·卷五九八
晁仲约进士及第庆历三年高邮军
群盗劫淮南,过高邮,度不能禦,谕富民出金帛,具牛酒迎劳,且厚遗之,盗悦径去。
参知政事范仲淹以为高邮无兵与械,事有可恕,仲约得免死。
又曾知深州
嘉祐中,累官屯田员外郎都官员外郎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五,王圭华阳》卷一九《赐知深州晁仲约为野蚕成茧奖敕书》,王安石临川集》卷五○《晁仲约都官员外郎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舜钦北宋 1008 — 10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49 【介绍】: 绵州盐泉人字子美号沧浪翁
苏舜元弟。
仁宗景祐元年进士
少有大志,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其与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杰多从之游。
初以父荫补官,累迁大理评事
庆历中范仲淹荐其才,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岳父杜衍仲淹新政,多遭谗陷,舜钦坐售故纸钱召妓乐会宾客除名。
流寓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以自适。
工诗文,其体豪放,时发愤于歌诗中。
又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为时人所传。
后为湖州长史卒。
有《苏学士
全宋诗
苏舜钦一○○八~一○四九),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自曾祖起移家开封(今属河南)
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进士(《隆平集》卷六),历任蒙城长垣县,入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
杜衍富弼范仲淹执政,主持“庆历新政”。
苏舜钦杜衍婿,因进奏院祠神,以出售废纸公钱宴会,为人所劾,以监守自盗罪削职为民,闲居苏州
后复为湖州长史庆历八年(一○四八)十二月卒(《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年四十一。
有《苏学士文集》十六卷。
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苏舜钦诗,以沈文倬点校《苏舜钦集》为底本。
沈氏点校本以清康熙中宋荦校定徐惇复刊印本为底本,曾参校清黄丕烈过录何焯校本(简称黄本)、陈乃乾过录何焯校本(简称陈本)、清光绪中李星根等重编校刊十卷本(简称李本)、黄丕烈过录顾广圻校记(简称顾校)、陈乃乾过录钱泰吉校记(简称钱校)等。
此次据《全宋诗》体例,对底本校语作若干删节、调整,并据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苏学士》(简称四库本)予以补正。
辑录所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
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
苏易简孙。
任县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
因支持范仲淹庆历革新,见嫉于守旧党,罢职闲居苏州
后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故。
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
有《苏学士文集》,有词见《花庵词选》。
全宋文·卷八七四
苏舜钦一○○八——一○四八),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
舜元弟。
少慷慨有大志,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
景祐元年进士中第,改光禄寺主簿,知蒙城县
丁父忧,居丧于长安
服除,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店宅务
庆历四年,以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以岳父杜衍仲淹富弼新政,为人倾陷,坐用鬻故纸公钱召 妓乐会宾客被劾除名。
寓居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诗文。
八年,复官为湖州长史,同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一。
诗文豪健,善草书。
有集十六卷。
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苏君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